孩子和我們都很愛聽音樂,從兒歌到流行歌、從童謠到古典樂都是我們所愛的菜色,然而一首歌、一張CD是如何產生的?別說孩子了,就連老師們也不是很清楚,因此看到了「音樂夢工廠」的展覽訊息後,就與主辦單位聯繫,帶展賦夏令營的孩子一同前往。
以下是台北市文化局的新聞稿:
孩子和我們都很愛聽音樂,從兒歌到流行歌、從童謠到古典樂都是我們所愛的菜色,然而一首歌、一張CD是如何產生的?別說孩子了,就連老師們也不是很清楚,因此看到了「音樂夢工廠」的展覽訊息後,就與主辦單位聯繫,帶展賦夏令營的孩子一同前往。
以下是台北市文化局的新聞稿:
夏令營的最後一堂自然課,我們邀請到每次上課都會引發孩子尖叫的蝌蚪老師。課程開始,孩子們回答蝌蚪老師對外星人的看法及外星人可能對人類的影響等問題,並在蝌蚪老師引導下,進入今日的主題-外來種。
位於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是台灣第一座以考古為主軸的博物館,這次的旅行課特地來到十三行博物館參觀是因為有一個「世界童遊趣」的特展,剛好跟「玩具國」的主題相關,藉由參觀的機會增加孩子們對玩具的多元文化的認識。
第7堂領導課,我們和孩子分享《自信:相信自己,展現自我能力》這把鑰匙。
從十多年前開始帶領營隊的我,覺得小學的孩子都是充滿自信,但最近幾年卻覺得孩子愈來愈沒有自信,取而代之的不是自卑、就是自傲。
社會課和孩子走完北門、西門、小南門、南門和東門五座城門後,第7堂課我們進入城中,探訪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台灣博物館》。
40分鐘的捷運車程後,我們不急著立即進入課程,而是讓孩子先進行自由遊戲,舒展輕聲緩步後的身體。孩子愈來愈能夠自主選擇遊戲,有動態的鬼抓人、有靜態的誰選誰、還有觀察螞蟻搬蟑螂的自然小組。
隨著貿易的發達,各國玩具也從原本的發源地,快速的傳播到世界各地。孩子們在此課程中,認識了不同玩具的由來、發源地與故事,其中在溜溜球與疊杯項目中,台灣人都創下了金氏世界紀錄呢!老師也藉著分享溜溜球達人-楊元慶的故事,鼓勵孩子持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橡皮筋能透過竹槍發射,主要是藉由彈力位能轉換成動能,因此課程一開始,我們讓孩子們去感受水壺在低處落下及在高於頭頂的位置落下的內心感受,並從孩子擔心被高處落下物體打到會痛的緊張感,帶出重力位能以及位能轉換成動能的概念,而此概念恰好和上週五在科教館看到的牛頓小球連結。
這一堂自然課我們前往土城彈藥庫準備進行「挖筍」的課程,從捷運站出發,我們走進竹林裡,炎熱的氣溫開始變得比較涼爽,竹林裡生態自然,蚊蟲自然也很多,孩子們都全副武裝穿著長袖長褲,做好挖筍的準備!
搭乘捷運以及公車我們前往位在士林的「台灣科學教育館」。抵達科教館後我們先選擇帶孩子在戶外的空間動一動,科教館旁的美崙公園是台北市少見的以科學為主題的公園,原本就有部分場地在做整修,加上前一週的颱風,整個公園可以活動的空間就更少了,帶著孩子一起觀察並且感受,我們沒有抱怨,而是孩子們感受真實生活中的災害結果,並且感恩我們都很平安,以及公園處工作人員的辛勞。
彈珠檯是大人小孩都愛玩的夜市玩具,為了配合第六週的主題,這次創意課選擇讓孩子製作彈珠檯。製作材料是生活中容易取得的回收物品,如吸管、洗衣夾、紙盒與紙箱,因考量需收集的材料較多,所以這次統一由老師準備。
社會課第6課,我們前往東門:景福門,從捷運台大醫院站2號出口出來,我們先帶孩子欣賞兩棟日式古蹟,第一棟是「台大醫院舊館」,原稱「台北病院」,建於明治三十年(1897年),是日據時代台灣第一座公立醫院。這棟建築物的設計者為東京帝大畢業的近藤十郎,建築風格為「後文藝復興」的樣式。
運用台大醫院舊館的建築對稱,設計了空間智能闖關,孩子必須在觀察建築物後,完成對稱的台大醫院舊館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