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誰的責任?像我這樣孩子還小的爸媽,應該直覺的會回答:是「父母」的責任!(雖然有些朋友不得不把責任”託付”給爺爺奶奶、阿公阿媽、或瑪莉亞)

同樣的問題,當孩子進入小學後,似乎就成了弔詭的謎題,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甚至安親班,每個角色各據一方,忙著推諉責任、忙於怪罪對方。而政府又在這十年參了一腳,推動了「不知為何而改、不知為誰而改」的教育改革。

「教育是誰的責任?」在政府沒事不要插手壞事的前提之下,我認為: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必須共同承擔起教育的責任(歹勢!有了上述四個角色的互助合作,就不需要安親班了)

只是從我週遭傳來的消息指出,學校常與老師為敵、老師常與家長交惡、家長常與學生反目、而學生決定不甩家長、老師和學校。

在我還沒有當爸爸之前,我是這麼認為的:

*想當年我也是前三志願高中+國立大學的學生,升學考試本就是孩子該歷經的過程!
*怎麼可以一直待在同一間學校!?這樣怎麼應付快速變動的社會?
*進什麼國小、遇到什麼老師,這一切看孩子的造化,當初我還不就這麼長大的!
*......

上述的觀念,就和我曾經計劃要把小孩放在另一間嬰兒房睡覺,以訓練他的獨立一樣,全數隨著當了爸爸(和奶爸)後而徹底扭轉、改觀。(二兄弟至今仍和媽咪同睡大床,我一個人蜷曲在旁邊的單人床,嗚...)

隨著綠豆哥哥吹熄3歲蠟燭的那一刻,我和媽咪之間的教育對談愈來愈多。在我們覺得無法改變政府、調整學校、和選擇老師的情況下,不如將教育的責任攬回自身,只要顧好家長和學生兩個角色即可,於是我們開始蒐集「在家自學」的相關資料(感謝自主學習促進會,提供非常多的資訊,網站)。不過我們擔心三件事,一是提供孩子的資源和素材不足、二是孩子對於家長和老師的身份混淆不清、三是缺乏同儕的互動學習。

我們開始思考:「有沒有整合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四方力量的地方?並且共同為教育而努力的環境呢?」

就在這個時候,媽咪以前的畢業生家長,說她們準備從汐止搬家到宜蘭頭城。

「疑?她的孩子不是在台北市的國小待的好好的嗎?還是游泳隊不是嗎?家長不是也很用心嗎?孩子的程度不是也不錯嗎?怎麼會想要跑去宜蘭呢?」我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問媽咪。

「她們現在就讀宜蘭頭城的人文國小,往返汐止宜蘭已經一年的時間了,現在是覺得要讓孩子融入當地的生活,畢竟同學都在宜蘭,所以才決定要搬家的。」媽咪回答,「姐姐(媽咪的學生)對於有興趣的課題,會想要花很多時間去研究,像自然課本提到種植物的方式,姐姐可以把課本上的每一種方法都親自實驗過,還做成記錄呢!只是學校和老師實在沒辦法讓她花那麼多時間在做同一件事情。」

「弟弟則是覺得學校的功課怎麼永遠都寫不完,對學習愈來愈沒有興趣了。」媽咪補充,「到了人文國小,老師告訴弟弟可以自己決定回家要不要寫功課時,弟弟興奮的不得了呢!......」

『人文國小』??對我來說是個很陌生的名字,不過如果一間學校可以讓家長和孩子往返汐止和宜蘭長達一年的時間,那麼它一定有非常多值得瞭解的地方,於是我開始Google人文國小:

在親子天下《人文國小-家族取代班級的動態教育》一文開頭就寫道:『人文老師的心臟很強,家長隨時可走進教室觀摩;孩子若覺得這堂課沒興趣,可以離開教室去下棋。這所獨特的公辦民營小學,提供了家長不一樣的選擇。』哦~不但沒把家長阻擋在教室外,只有親師座談大拜拜時才見一面;還能允許學生掌握自己學習的意願和方式哦,真不賴。

『「娃娃國」是迎接一年級孩子開始人文生活的幼小銜接基地,讓上小學不用告別童年,而是可以玩得更有意義、有成就的多彩童顏。』由於媽咪是幼教老師,我們常聊到的”幼小銜接”話題,通常指的是幼稚園提早教注音符號、ABCD這類提早迎接國小到來的方式,這倒是我頭一回聽到是小學回頭銜接幼稚園的耶!

『人文著名的「王」字課程──「雙軌動態的學習組織」課程。「王」字雙軌課程,橫向為每天晨光、午休、放學前三時段的「混齡興趣家族」課程,每週二是全天的家族時間。人文以「家族」取代「班級」,結合兩位以上的老師專長與興趣來「起家」並規劃主題活動,進行師生、同儕深度的情意交流。』這段話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就連參訪後寫網誌的此時,我都仍然在思考這種「家族取代班級」的超酷做法,到底是如何運作的咧?

『「家長是人文的學校合夥人。」楊文貴教授強調,不是要家長出錢,而是家長的整個教養態度,要從改變家長自己開始。』BINGO!合夥人!教育的責任歸屬在此刻明朗化,當人文把家長拉進原本只有老師和學生的學校時,大家就成為合夥人,往共同的方向努力邁進了!才查了第一篇文章,就已讓我心動不已,無法想像台灣竟然有如此的學校。

接著商業周刊百大特色小學專題《人文國中小-混齡一起學 教室沒隔間》當中提到:『「我們希望人文孩子有三種基本素養:一、了解、欣賞自己,有自我悅納的能力;二、尊重、欣賞別人的能力;三、對學習保持旺盛的企圖心。」楊文貴點出該校教學目標。』這正符合我覺得內在看不見的能力,更甚於外在看得見的技能的想法。尤其是「對學習保持旺盛的企圖心」這點,我想一般的學校應該只負責澆熄那一丁點的學習企圖心吧!

『落實在課程上,其一、在國語、數學、英語等學科上,按程度而非按年齡分組上課;其二、在每週二(現在好像改到每週五)及每日下午固定的家族課程中,學生可按興趣挑選家族,亦即「興趣混齡家族」。』我非常認同學習該按程度而非按年齡來分組,回想國小時有同學跳級卻遭排擠,讓我覺得台灣的學校不適合越級就讀。不過若像人文國小將整個制度做調整,讓混齡、越級變成常態,應該就不會重蹈我小時候的跳級慘劇了。

『該校強調多元評量,成績單上不只沒有分數和等第,甚至連每一家族、科別的成績單長相都不同,老師也可以自行設計成績單。學校也不特別強調學生的考試成績。』一般的考試只用紙筆進行文字測驗,若以我擅長的多元智能理論來看,孩子必須在「語言文字」這項智能突出,並且屬於「視覺」學習風格的,才能在紙筆考試中勝出,但如此卻必須犧牲其他智能優異、或是學習風格不同的孩子。而成績單的改變,像極了我在簡媜《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一書中所欽羨的國外教育環境(網誌文)。

看到這裡,就像是面前擺了山珍海味似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竟然有那麼好的學校!?不過一向不盡信媒體報導的我,也開始思考人文國小在實際運作上,真的能做到像報導中如此真、善、美的境界嗎?

在汐止PlayGroup的聚會中,不經意地聊到了人文國小,Kaife媽咪說她也在關注這間學校,因而引發了連串的討論,既然大家都有興趣,而我和媽咪本來就打算要去人文國小親身參訪,何不就一道同行呢?於是我從12月開始和人文國小及幼兒部落聯落,敲定了1月13日的參訪。(想不到媽咪學校竟然臨時要拍畢業照而無法同行)

藉由這篇網誌記錄,要先謝謝人文國小負責參訪接洽的連禹森老師、幼兒部落的bobo老師、當天帶領我們參訪和座談的兩位國小家長、三位幼兒部落家長、以及最熱情的幼兒部落小主人們!感謝你們的幫忙和協助!

-延伸閱讀

教育的責任歸屬~宜蘭人文中小學參訪記實(中)
教育的責任歸屬~宜蘭人文中小學參訪記實(下)
學校扼殺了創意嗎?
「書摘」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簡禎

-相關資訊

宜蘭縣人文國民中小學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文雅路150號/電話:03-977-3396(參訪洽詢:分機142 連禹森老師/參訪辦法)/網站

《親子天下 第4期 2009-01》人文國小-家族取代班級的動態教育

《商業周刊 第1109期 2009-02》人文國中小-混齡一起學 教室沒隔間

《遠見 第225期 2007-09》新孟母 尋找教育桃花源

《兒科醫師媽咪的撇步》人文國小家長的BLOG

《人文國小學童與太空人對話 2010-01-11》

-網路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綠豆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