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2183

展賦講堂2015年第2講,由介亭老師(綠豆粉圓爸)分享《親子共好的優幼教養法》,同時也對於展賦優幼團進行說明。

講堂開始前,先播放了李宗盛的《希望》,讓家長們重新回想我們生兒育女的喜悅與期待。

講堂內容圍繞著展賦優幼的教養理念,分成八個部份:

一、讓孩子教你,如何教他

俗話說「老大照書養、老二照豬養」,介亭老師和家長分享,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極大,無論聽過多少講座、看過多少本教養書,都不一定能夠適合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唯有「以孩子為師」,讓孩子教我們如何教他,才能給予孩子最適性的教養方式。

二、行為的目的論/原因論

我們在面對孩子的行為時,總習慣問孩子:「你"為什麼"要這麼做?」而孩子為了趨吉避凶,往往回答不知道、或是給大人一個想聽的理由後矇混過關。然而重要的並不是行為的原因,而是「目的」,我們必須去思考孩子「為了什麼」要這麼做,而由於孩子的生命經驗不足,不一定能知道自己行為的目的為何,因此父母可以藉由學習與觀察,提升自己的父母效能後,更能掌握孩子的行為目的。

三、瞭解孩子的發展需求

既然孩子的行為是受到「目的」的驅動,那麼瞭解行為的正向目標與錯誤目標就相當重要了。簡單來說,孩子的行為可以有四個正向目標:(1)有能力-成長的能力、(2)有價值-貢獻的價值、(3)有權力-作主的權力、(4)有人愛-無條件的愛,如果父母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機會、環境與資源,讓孩子為了這四個目標而努力,自然無需父母擔心與頭疼。

但若沒有把握這四個目的,孩子就很容易往四個錯誤目標發展:(1)過度關注-有條件的愛、(2)權力鬥爭-不甘被控制、(3)破壞報復-無存在價值、(4)無能放棄-被動與絕望。此時父母就頭大了,因為用各種賞罰、威脅、恐嚇等手段,只會讓孩子愈往錯誤目標鑽進去而已。

DSC02184

四、自由與平等的世代

這一代台灣的父母,出生在威權的時代 ;但這一代台灣的孩子,則是出生於自由與平等的時代。父母想要用過去傳統的威權模式來教養孩子,只會適得其反,這也是這代父母辛苦的地方,必須學習自由與平等的教養模式。

然而我們發現,許多父母把放縱當成自由、把溺愛以為平等。我們建議父母,要以身教示範,自由必須伴隨著承擔責任、而平等必須搭配互相尊重。當父母不打罵孩子,並不表示孩子可以打罵父母喔!

五、共好的親子關係

太多的教養書籍,著重在教導父母「技巧」,卻很容易變成父母「對付」孩子的工具和武器。如果父母學習用「橫向關係」來處理親子議題,就能夠達到「共好」的互動模式。同時父母也要思考自己的「教養支援系統」,適時地讓孩子托給別人照顧,讓自己有喘息與充電的機會,也是相當重要的事。

我們分享四個共好的技巧:(1)前-改變情境、(2)後-家庭會議、(3)聽-積極傾聽、(4)說-我訊息。這四個技巧不僅可以用在親子關係上,也可以在夫妻關係、婆媳關係、職場關係、人際關係⋯⋯運用喔!

六、情境的需求、界線與常規

我們認為的自由並不是無邊無際的,而是需要有一個合適的界線讓孩子瞭解,如此孩子才能夠安心的探索與成長。然而界線的拿捏,是需要父母極高的智慧,建議可以先從「情境的需求」練習起,讓孩子和父母一起練習人事時地物的情境,例如最普遍認知的「紅燈停、綠燈行」就是一種情境的需求。接著再從時間的常規建立起,然後依序建立地點、物品、人的常規,讓孩子發展出自己的價值觀,如此既不會被別人掌控、又能夠融入社會,達到個體與團體的平衡點。

DSC02185  

七、溫和而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結果

這是優幼系統創辦人楊文貴博士整理的十六字箴言,當時我大概用了一年半的時間才參透。簡單來說,就是父母無需動怒,但必須清楚自己的界線,然後溫和而堅定的執行常規;而面對孩子的行為,不打不罵、無賞無罰,而是陪伴孩子去面對行為的結果,如果行為結果有安全和健康顧慮,則可以設計合理結果,但合理結果一定要有邏輯性喔!

八、照顧好自己是首要任務

很多父母有了孩子之後,生活都圍繞在孩子身上,我們鼓勵父母重新找到平衡點,先照顧好自己、先愛自己,因為這樣才有能量可以照顧孩子和愛孩子喔!

將近30位父母和孩子一起參與了兩個多小時的展賦講堂,相信透過我們的分享,可以讓父母對於教養更有信心與想法,面對孩子和家庭也將會更有力量!

 

 如果你也想要聆聽綠豆粉圓爸的演講,歡迎揪團邀約喔!來信請寄 opengiftedu@gmail.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展賦教育教養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