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5639

文:趙介亭(綠豆粉圓爸,展賦教育文創執行長)

同步發表於展賦教育文創

2010年1月,我在網誌寫下了「教育的責任歸屬」一文,回首這四年,我和綠豆粉圓媽一直在追尋的,不就是當年的疑問:「有沒有整合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四方力量的地方?並且共同為教育而努力的環境呢?」

先回顧四年前的文字,同時也再次提醒自己,莫忘初衷。

==========

教育是誰的責任?像我這樣孩子還小的爸媽,應該直覺的會回答:是「父母」的責任!(雖然有些朋友不得不把責任"託付"給爺爺奶奶、阿公阿媽、或瑪莉亞)

同樣的問題,當孩子進入小學後,似乎就成了弔詭的謎題,學生、家長、老師、學校、甚至安親班,每個角色各據一方,忙著推諉責任、忙於怪罪對方。而政府又在這十年參了一腳,推動了「不知為何而改、不知為誰而改」的教育改革。

「教育是誰的責任?」在政府沒事不要插手壞事的前提之下,我認為:學生、家長、老師和學校必須共同承擔起教育的責任(歹勢!有了上述四個角色的互助合作,就不需要安親班了)

只是從我週遭傳來的消息指出,學校常與老師為敵、老師常與家長交惡、家長常與學生反目、而學生決定不甩家長、老師和學校。

在我還沒有當全職奶爸之前,我是這麼認為的:

*想當年我也是前三志願高中+國立大學的學生,升學考試本就是孩子該歷經的過程!
*怎麼可以一直待在同一間學校!?這樣怎麼應付快速變動的社會?
*進什麼國小、遇到什麼老師,這一切看孩子的造化,當初我還不就這麼長大的!
*......

上述的觀念,就和我曾經計劃要把小孩放在另一間嬰兒房睡覺,以訓練他的獨立一樣,全數隨著當了爸爸(和奶爸)後而徹底扭轉、改觀。(二兄弟至今仍和媽咪同睡大床,我一個人蜷曲在旁邊的單人床,嗚...)

隨著綠豆哥哥吹熄3歲蠟燭的那一刻,我和媽咪之間的教育對談愈來愈多。在我們覺得無法改變政府、調整學校、和選擇老師的情況下,不如將教育的責任攬回自身,只要顧好家長和學生兩個角色即可,於是我們開始蒐集「在家自學」的相關資料(感謝自主學習促進會,提供非常多的資訊,網站)。不過我們擔心三件事,一是提供孩子的資源和素材不足、二是孩子對於家長和老師的身份混淆不清、三是缺乏同儕的互動學習。

我們開始思考:「有沒有整合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四方力量的地方?並且共同為教育而努力的環境呢?」

==========

這四年我們一家四口,從汐止到板橋、然後舉家搬至宜蘭、再搬到三峽、回到板橋,就是和孩子一起努力著,創造一個「整合學校、老師、家長、和學生四方力量,共同為教育而努力的環境」。

我們相信「教育的責任歸屬,家庭佔了70%以上,其他因素(如老師、學校、社會、政府)只佔30%不到」。

寒假前,我們原本申請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團體」方式,因為使用場地和孩子的戶籍不同,而由審議會建議改採「個人」方式申請通過。這個事件正好讓我重新省思,我們花了那麼多心力時間,投入整個家庭在做的,究竟是什麼?

即然我們有能力採取家庭式的個人自學,但為什麼不滿足?而要找老師、成立一個混齡且固定成員的團體?

因為我們相信,孩子需要父母以外的視野,需要體驗我們這個家庭不一定擁有的天賦,因此我們需要老師。

而且我們要找的老師,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經師」,更是要能夠看懂孩子、協助孩子建構性格的「人師」。

我們也相信,孩子需要和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家庭的孩子,有「長時間」互動與相處的機會。

也因為「長時間」,我們的人師、經師,以及家長之間,也才有機會深入地相互認識與瞭解,也才有可能創造出「共同為教育而努力的環境」。

那我們是要成立一所學校嗎?並不是。甚至也不能是一個「類似學校」的環境,因為我們發現,家長似乎會「不自覺地」將教育的責任推向了這個類似學校的環境。或是以自己家庭的價值觀,要求學校環境能夠配合,畢竟,我們都是這麼「受教育」的,不是嗎?

因此對於小學階段的教育,我們重新調整了想法與設定,它會是一個採行「有機體教育理念的共學團體」,我們定命為「展賦探索共學團」。

當中的成員可以包括自學的孩子、也可以包括上學的孩子,重點是家長對於「有機體教育」的理解與認同,以及願意承擔起教育的責任(而不是外包、或是把教育專業當服務業)。

聽起來,是一個很大的夢想,但為了孩子,我們繼續努力著!

==========

什麼是有機體教育?


有機體,英文Organism,即有生命的個體,也就是我們說的「生物」。人類,更是生物中的「高等動物」,因為人類有思考和回應的能力。

「有機體教育」,就是活的教育、有生命的教育,具有偵測、思考、有能力主動回應環境、資源與學習者需求。要能培育出真正具有未來生存能力的下一代,必須主動依據全球脈動、社會變遷、自然環境的變異、以及孩子發展的變化,提出教育方針的回應策略、課程設計的因應內涵、教學方法的變通機制⋯⋯等。

對於孩子而言,有機體教育重視孩子的多樣性與多元性,認知孩子是成長的,不但隨著成長而產生變化,亦會隨著環境的各種刺激及各式的學習而產生變化。

對於老師而言,有機體教育是以學生為中心,發展孩子的天賦與能力,重視孩子的性格調育及適性發展,提供孩子充分自我覺察及自我探索空間,同時整合社會資源,為孩子量身訂做學習規劃,讓孩子大量地與真實社會接軌,培養孩子的視野。

對於家長而言,則必須扮演好有機體教育的回饋系統,隨時觀察孩子的反應,把感受到的成長訊息,隨時反應給老師了解,以做為調整學習或課程設計的依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綠豆爸 的頭像
    綠豆爸

    綠豆爸@綠豆粉圓加幸福

    綠豆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