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講座與分享】家長的力量

引用轉錄自【語言讀寫教與學】電子報:http://blog.roodo.com/readnews/archives/14625539.html

037.JPG 

時間:99.11.30

主題:家長的力量

講師:趙介亭(綠豆粉圓爸爸)

整理:陳佑蘭、張舒涵、施佩君

11月30日下午陳欣希老師邀請「綠豆粉圓爸比」-趙介亭先生,來到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為修習幼稚教育概論的學生進行親子育兒的演講。

綠豆粉圓爸爸是一位全職奶爸,在養育自己孩子的同時,集合了許多相同理念的家長,成立了「愛兒思親子玩學家族」,強調親子互動關係及孩子主動探索、自我學習的能力。今日的演講中,綠豆粉圓爸爸跟大家分享了育兒的理念以及目前台灣幼兒教育的現況。

綠豆粉圓爸爸認為孩子的教育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撫養孩子和教育孩子一樣重要,但往往「教育」這個方面比較難執行。綠豆粉圓爸爸的教養觀念,在有小孩之前認為孩子是藉由訓練一步一步成長,但之後接觸到了「親密育兒」的觀念,發現孩子有許多種表達方式,大人如果了解其意義,反而能讓孩子自我成長更多。比較訓練及親密育兒兩種觀點,透過訓練被教養的小孩,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反而會在往後有強烈的依附性,以及使用更激烈的行為表現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反觀親密育兒的教養觀念,家長與孩子有許多的互動及強烈的情感聯繫,但並不是將孩子寵壞,而是即時回應孩子所表達的需求,而且讓孩子自行探索環境,造就未來語言有更好的發展並表現得更獨立。但是家長們各有自己對於教養孩子的觀念,並沒有誰對、誰錯之分,父母都是經由跌跌撞撞、慢慢摸索,試圖找到一條最適合自己孩子的路。而綠豆粉圓爸爸告訴我們父母的角色是無法取代的,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連結對象,父母的教養方式會對孩子的心理以及未來的行為表現造成影響。

檢視台灣的教育現況,政府的政策通常與社會期待不符,學校的行政與教師理念也經常相違背,家長對孩子期待不一定符合孩子的需求,而在這個社會體系下孩子往往是最無力反抗的犧牲者。家長與學校老師應建立互信的基礎,共同為孩子的未來努力,例如宜蘭的人文小學,強調教師與家長的合夥關係,一起參與孩子的教育。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的環境,而教育的內容如果還是舊的、死的知識,對孩子未來發展的助益並不大,我們應該培養孩子創造思考以及想像的能力。在理念上綠豆粉圓爸爸認為,透過父母對孩子的了解及老師的專業能力,協助孩子在品德、自然、健康、能力方面的培養,以達到適性教育及全人教育的目標。

在擔任全職奶爸時,綠豆粉圓爸爸發現孩子缺少同年齡的玩伴及互動對象,幼稚園雖然提供了同儕團體,卻難以對每位幼兒提供適性的教育。因而與其他家長共同組成了PG (play group),在參與PG的活動中,綠豆粉圓爸爸也觀察到綠豆哥哥在團體中玩得非常盡興,也學習與人互動的機會。在孩子的互動中,家長不會主動的介入,期待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只在有安全疑慮以及不尊重他人時才會介入。

現在綠豆粉圓爸爸也成立了「親子戶外學校」,強調孩子在大自然中的學習、自由的探索。國外研究也證實了接受此種教育方式的孩子,未來並不會比接受一般教育的孩子落後,甚至在專注力、創造力等各方面都超前一般孩子。

然而隨著孩子成長,家長可能會讓孩子進入幼稚園或升上小學,使得此種教育方式難以普及和傳承,加上缺乏政府的支持導致推廣困難。綠豆粉圓爸爸在實現理念的過程也遇到許多挫折,但還是堅持為孩子的未來努力。

兩個半小時的時間,綠豆粉圓爸爸跟我們分享了許多教養孩子的過程及方法,將理論與實務互相連結,也讓我們對教育的未來更有憧憬,為我們上了精采的一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綠豆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