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讀者文摘在八月份所公布的全球城市誠實大調查,藉由刻意遺失手機的情境,統計究竟在不同的城市中,會有多少支手機被「誠實」的物歸原主。調查的結果,全球 共有六百五十四支手機物歸原主,比例高達百分之六十八。然而在台灣的調查中,三十支手機只有十六支返還,比例只有百分之五十三,低於全球的平均值。台灣, 是否已經落後其他國家,淪為不誠實的一員呢?

儘管以統計學的角度,三十個樣本數是無法代表正確的統計數字。但是我相信,讀者文摘在設計此一調查前,並不是將焦點鎖定在要精算出一個確切的數字,而是看看每個國家、每位幸運兒,對於一支遺失在面前的嶄新手機的反應。

以這篇報導來看,「誠實」這項品德並非一定與年齡、財富、職業、教育程度、是否有小孩...等因素直接相關,它反應的是人們心中的價值觀,到底「誠實」佔了心中多少份量。

第一次考驗,是當受測者看到手機的第一反應:想辦法物歸原主,還是想辦法據為己有?

第二次考驗,是當調查員撥電話到這支手機,受測者是接聽,還是拒接(甚至關機)?

第三次考驗,是當調查員走到受測者面前,詢問是否撿到一支手機時,受測者是交出手機,還是裝傻不知情?

第四次考驗,是在受測者遠離調查員後,無論是否歸還手機,受測者都會面對自己心中的聲音:我將手機歸還失主了,還是我賺到了一支手機?

一次次的考驗,重重的測試著人們心中的「誠實」價值觀。第一次沒有別人看見,第二次電話響起,第三次失主走到面前,第四次面對自己。很難想像,能夠有人 「渡過」這四道關卡,「順利」的將手機據為己有。但如果這就是我們所處的社會、我們所處的環境,那我們該如何面對,又能夠做些什麼來改變呢?

我相信從小的品格教育,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當孩子還是一張白紙的時候,我們帶領著他們在紙上畫出規矩、畫出界線,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又是不能做的;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又是模糊不清的。

然而,品格教育的擔子無法只由學校(老師)一肩承擔,最重要的角色還是要回歸父母身上,所謂「身教重於言教」,調查當中在木柵動物園商場的家庭,父母叫孩 子把手機拿過來據為己有的行為,將會深深地影響這個孩子的一生,而且無論學校如何進行品格教育,孩子永遠無法誠實的面對自己,因為父母的行為才是影響孩子 行為最重要的關鍵點。只可惜我們目前無法以長時間追蹤的方式,來看看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發展。

回歸家庭教育,父母給孩子的不只是知識、不只是課業,而是父母所展現的行為,以及其背後所代表的價值觀。當父母以身作則時,就算孩子沒有接受正統的品格教育,我們相信,孩子也是屬於將手機歸還的一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綠豆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