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機會和一些上幼稚園 (托兒所、托嬰中心) 的孩子接觸,身為大人的我們都發現,這些孩子「變乖」了。

「變乖」原本應該是一句讚美、應該是父母心中的期望、應該是社會普世的價值和公道、應該是教育現場追求的最高目標。

但我從「變乖」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其他的......。在描述我所見所感之前,我想先借用侯文詠的〔不乖〕一書的簡介做為引言。

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

作者:侯文詠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5日

  你是心甘情願的乖、毫無懷疑的乖嗎?
  乖就能成功、乖就能快樂嗎?
  在一個今日的標準答案很快被明日淘汰的巨變時代中,只有不乖,才能確保你永不過時……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被要求做乖寶寶、乖學生,最好大家都一輩子照著主流價值觀活到老、乖到老!那麼,為什麼現在卻反過來要「不乖」?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繼續乖下去,但有太多疑問在等待我們去挖掘,有太多挑戰在考驗我們的應變力,有太多刺激在拓展我們的視野,而「乖」可能會讓你無法適應波動激烈的時代,「乖」可能逼你在遭遇挫折時選擇放棄……這樣的乖,怎麼會有進步的空間?人生怎麼可能獨一無二、精采好玩?

  試著用「不乖」的角度想想:為什麼「認真」拚不過「迷戀」?失敗又怎麼會比成功好?為什麼我們總是用「別人的腦袋」,而不是「自己的腦袋」想事情?為什麼「視野」遠比「眼界」更重要?……

  讓我們跟著侯文詠一起想想,在一個今日的標準答案很快就會被明日取代的巨變時代中,如何突破那些別人給的標準答案,進而培養出適應變動的競爭力,追求真正屬於自己的答案,並且開創出自己想望的人生!

學齡前的孩子,雖然不用面對「標準答案」,卻在進入幼稚園...等等團體後,面對超級無敵霹靂宇宙多的「標準行為」。

「聽故事要乖乖坐好」、「嘴巴要乖乖閉起來」、「手手要乖乖放好」、「教具要按照步驟乖乖操作」、「吃飯要乖乖的吃」、「走路要乖乖排隊」......

孩子每天接受著無數的「乖乖」指令,而且不准思考、不准反駁、不准抗議,「乖乖照做」就對了。同時當大人在傳達「乖乖」指令時,也意味著孩子的行為、想法、動作是「不乖」的。

甚至在許多幼稚園...等等團體的第一線,老師為了營造出「乖乖」的環境,刻意減少孩子的互動、降低環境的豐富、避免探索的機會。

最好每個孩子的小屁屁一直黏在地板或椅子上、最好每個孩子的小手手一直放在背後或大腿上、最好每個孩子的眼睛只看老師所寫的、耳朵只聽老師所說的、最好每個孩子的嘴巴都閉起來。

於是許多的孩子,在經歷如此「訓練」後,真的變乖了。

原本跑來跑去的,現在會坐好了;原本東摸西碰的,現在會害怕了;原本七嘴八舌的,現在會閉嘴了。

真的「變乖」了!

但是孩子的眼神光芒暗淡了、但是孩子的探索好奇消失了、但是孩子的同儕互動害羞了、但是孩子的思考創意隱藏了。

真的「變乖」了......嗎?

這是我們希望的孩子嗎?這是孩子希望的自己嗎?

我不要「變乖」的孩子,只要「對自己安全、對別人尊重」,我要孩子「不乖」,我要孩子當一個孩子,我要孩子保留住所有孩子與生俱來的元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綠豆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