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年10月9日(六)

時間:下午2:00~4:30

地點:台灣科技大學演講廳

主講人:洪蘭 教授

主題:養男育女大不同

主辦單位:信誼基金會

演講記錄:

*「道德」(品格)在大腦中已具備,但和「語言」一樣需要被「啟動」,啟動的方式來自於「模仿」。案例:吸血蝙蝠屬團體動物,當一隻吸血蝙蝠未能吸到血時,同伴會吐血分享,然而若那隻吸血蝙蝠下次未回饋,則會被趕出團體。

*教育的目的應該是培養建全的人格、情操、價值觀和交到好朋友。但小學生下課時間十分鐘,考慮要去福利社還是上廁所,沒有交朋友的時間,也沒有玩的時間。

*在「遊戲」中學習人際關係、培養領袖能力、和Teamwork的能力。

*讓孩子知道人生有贏有輸,是一個循環,這次贏下次可能輸、這次輸下次可能贏。國外從小學就鼓勵孩子打棒球,從當中學習團隊合作,以及輸贏的現實。

*台灣的環境不允許孩子犯錯,應該讓孩子有犯錯的機會,做錯沒關係,下次改進就好。

*21世紀的孩子不要用19世紀的觀念來教育。(綠豆粉圓爸比註:目前的教育體制是因應工業革命後,大量需要"準備好上工"的雇員而設立的,我們會想要下一代,只是當工廠裡的作業員嗎?)

*有了孩子的父母,擁有「第二次童年」。

*神經連結的方式是先天的、神經連結的密度是後天的,因此每個孩子都有機會。神經細胞「確定」可以再生。

*在哪裡跌到,「換個地方」爬起來。

*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

*人生是馬拉松,不是百米衝刺。

*大腦用進廢退,功能不斷的在改變。因此沒有潛能開發這回事、也沒有只用10%的大腦這件事。這句話來自第一屆世博會的廣告詞,沒有科學根據,廣告詞也不能相信。

*「動機」很重要,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的成果差別很大。

*大腦有可塑性,神經迴路是可以被改變的。

*品德教育是內隱的學習,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

*過去的經驗造成現在的你。

*多鼓勵對的行為,少責罵。

*放對地方就是天才,讓孩子做有興趣的事,案例:吳季剛,如果你是吳季剛的父母,你有勇氣讓他與眾不同嗎?

*孔子就說過:「因材施教」,但我們還是用同一把尺來評量每一個孩子。

*大腦產生觀念、觀念決定行為、行為產生結果、結果影響大腦。

*大腦演化來是為了「求生」,不是為了學習,因此安全感要先被滿足。

*教養孩子是藝術,不是科學。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1)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2)陪伴孩子成長、(3)養成孩子閱讀的習慣。

*父母訂下的規則就要徹底執行。

*扼殺創造力的最大殺手:標準答案。

*相關書籍:

科學教養與學習:如何用對的方式教孩子(隨書附贈 洪蘭教授演講CD)

作者:洪蘭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08日

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暢銷回饋版

作者:洪蘭

出版社:信誼基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24日

改變是大腦的天性-從大腦發揮自癒力的故事中發現神經可塑性

作者:Norman Doidge

譯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8年03月28日

天生愛學樣:發現鏡像神經元

作者:Marco Iacoboni

譯者:洪蘭

出版社:遠流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運動改造大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

作者:約翰.瑞提醫師、艾瑞克.海格曼合著

譯者:謝維玲

出版社:野人

出版日期:2009年06月04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兒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