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某大學生未禮讓博愛座,還揮拳打傷老翁的新聞鬧的沸沸揚揚;再前一週少年殺手投案後直言:「教育害了我」,更是引起喧然大波。

然而粗淺的瀏覽了新聞評論,似乎都將「教育」的責任扣給了學校和老師,卻忽略了更為重要、也更為關鍵的「家庭教育」。

尤其是在七歲學齡之前,更可謂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扎根時期,父母如何規劃安排孩子的學習順序或重要性,將深深影響孩子的未來。

我個人認為學齡前教育的重要性依序為:品德>生活>學科。

ILS-CLA.JPG 

洪蘭教授在《科學教養與學習》的自序中提到:「學前教育顧台思義是孩子在進學之前的家庭教育,它正好是品德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因為品德是個內隱的學習,它直接儲存在神經連接的突觸上頭,那怕將來得了失憶症,不知自己是誰了,小時候學的規矩都還在...

...深深感到世事雖然白雲蒼狗、滄海桑田,但是傳統的價值觀沒有變,我父親那一輩所教我的忠誠、正直、公平、正義的基本價值觀過了一世紀仍然是我們做人的根本。但是要教孩子,要先從父母教起,因為家庭是最早的學習場所,父母最重要的是身教,表裡如一...」

眼見週遭的親朋好友,著急地將孩子送進各式各樣的幼稚園,課後再接再勵送往各形各色的才藝班,我不禁心頭一顫,在以招生為前提的營利團體中,誰來教育孩子「品德」與「生活」呢?

因此也就造就了四歲的孩子會在圖書館裡大跑大叫、六歲的孩子不會自己穿鞋子坐在地板上耍賴的「特殊景象」;而這一代長大後,又會變成怎麼樣的年輕人呢?

八月初為了希望讓更多家庭能擁有更豐富的親子時光,而成立了這個「愛兒思親子玩學家族」,藉由團體的出遊、互動,交換彼此的「生活」經驗與歷程。

但是這樣還不夠,因為更為重要、更為基礎的「品德」竟未排入玩學家族的活動當中。在我思考這件事情的同時,綠豆粉圓媽咪帶回來一本「品德新芽-台北縣幼兒品德教學手冊」,我和媽咪閱讀過後相當讚賞,因為這不是一本紙上談兵的理論書、也不是一本教條式的幼兒公民與道德,而是經過兩年的實際教學後,搭配幼兒適合的繪本故事、真實的典範案例、有趣的延伸活動、詳細的行為檢核,所彙編而成的一本書。

據台北縣教育局給我的回函中提到,這本「品德新芽」手冊,已經發給全台北縣各公私立幼稚園,未來還會增列預算,讓每一班都有一本手冊、整套的繪本故事書。

政府大概也就只能做到這樣;至於台北縣各公私立幼稚園,會不會推廣幼兒品德教育,就不得而知了。

與其等待別人開始,倒不如由自身做起,並號召有志一同的家庭,一起為孩子的品德教育來努力。

加上「愛兒思親子玩學家族」的最重要特性:親子,我甚至覺得身為父母的我們,都得重新學習品德這門課題。像「公德」的品德行為指標當中,有一條是「做好垃圾分類」,而我有時卻為了貪圖方便沒有做到。我想藉由和孩子共同學習品德,做到親子相互鼓勵、影響和監督,這樣的成效一定比老師使用故事、活動教孩子品德,來的更有力量。

目前「品德新芽親子互學團」先以虛擬社群方式成立,將我手邊的資源提供給願意一起參與的家庭。之後我也會嚐試在部份玩學團活動,帶進品德新芽中相關的繪本故事。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親子一起「看重」品德這件事情,正如但丁(Dante)所言:「道德可以彌補智慧的缺點,智慧永遠無法彌補道德的空白。」

共勉之。

*有意願參與「品德新芽親子互學團」的家庭,請至愛兒思部落格留下你的家族成員編號,我會依通訊錄上的E-mail寄發相關資料。

【延伸閱讀】

品德教育無法再等待!談台北縣幼兒品德教學手冊:品德新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兒思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