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天參訪人文中小學的行程如下:

0900~1100 人文國小、國中、高中實地參訪
1100~1200 人文國小座談
1200~1400 午餐 & 休息
1400~1530 幼兒部落座談(家長)
1500~1600 幼兒部落同樂(孩子)

人文國中小的校園內有兩棟大樓,分別是人文大樓和科技大樓。

2010-1-13 下午 01-03-37.JPG 

2010-1-13 上午 09-06-29.JPG 

戶外空間則有寬闊的草地、兩座籃球場、以及翠綠的雪山山脈相伴。

2010-1-13 下午 12-51-52.JPG

2010-1-13 上午 10-15-46.JPG

2010-1-13 上午 10-16-03.JPG  

走進人文大樓,先由家長擔任的志工接待和量體溫。入口處正前方就是人文的行政中心,想不到辦公室不但沒有用水泥牆隔開,還位在所有人必經的中樞地帶,想必其一定担負著類似大腦的指揮角色。行政中心對面為人文書店,當中滿滿的書和木質的地板,是我們今天座談的場地。

2010-1-13 上午 10-39-12.JPG

2010-1-13 上午 10-39-07.JPG

2010-1-13 上午 10-38-56.JPG

2010-1-13 上午 10-47-24.JPG 

隨著擔任導覽員的家長,換上拖鞋(真特別的學校)走進一樓的教室區,一樓為G23班群(二、三年級),中央走道兩側各兩間教室,共四間分別為LOVE四個家族。我們參訪當天,G23班群則是到台北的中研院參訪,我活了30年都沒去過的中研院,人文國小二三年級的孩子已經去參觀了呀!不過當我知道前天他們才和太空人(在真的太空船中的真的太空人)對話後,去中研院反而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了。

2010-1-13 上午 09-33-59.JPG

由於學生不在,讓我們得以”進入”教室參觀。因為教室正如雜誌所言,是沒有牆壁的,只用幾個矮櫃稍做區隔,而前後都有書櫃,地板、沙發、巧拼,隨處都成了圖書館,滿足愛閱讀孩子的胃口。教室的座位採小組圍坐方式,中間空出大大的空間,令人好奇它的用途,是孩子表演的舞台呢?還是團體討論的區域呢?

2010-1-13 上午 09-25-33.JPG

2010-1-13 上午 09-26-45.JPG

教室內還出現幼稚園才看得見的”角落”,每間教室的角落內容不同,有美勞角、益智角...之類的,而這些資源則是讓所有的孩子共享。

2010-1-13 上午 09-28-58.JPG 

走廊的盡頭則呈現另一番風情,後來查了導覽手冊的平面圖得知,這裡是YOYO家族的使用空間,YOYO家庭應該就是人文的「性格調育與潛能開發中心」,根據《人文知音》第298期(人文國小每週期刊,從創校發刊至今,從未間斷)的描述:『這個中心之後主要的業務有二,一是提供校內需要額外關注的學生(資優或是學習問題行為問題都包括),配合家庭能力和孩子的需求,另行安排不同的學習方式。二是對於想要轉入的孩子,這個中心負責晤談和觀察,並決定是否需要進行輔導與調育(也包括父母的諮詢),再安排適當的試讀方式,看孩子和家長是否適合人文的環境。』

上午的陽光直接灑落進大面的落地窗,一、二個學生自在的用著電腦,走道上擺放類似工作台的座位,盡頭則有跑步機和整套爵士鼓,我想是藉由不同的工具,協助孩子重新愛上學習吧!?(關於「兒童及青少年性格調育與潛能開發中心」的設置緣起,可以參考人文知音第286期,連結

2010-1-13 上午 09-37-59.JPG 

2010-1-13 上午 09-37-55.JPG

面對我們這群孩子最大4歲、最小11個月的團體,負責導覽的家長爸爸真的很辛苦,因為孩子總是被週遭的環境給吸引住而脫隊,像我一個人帶二兄弟就只能盡量跟上隊伍,沒辦法仔細聆聽導覽的內容。不過也表示人文的環境和硬體真的很好玩,連小小孩都非常感興趣,換到一般的學校,二兄弟應該早就拉著我的手叫著要回家了吧!

告別人文大樓一樓,我們從中間的樓梯上二樓,人文的每處空間都不浪費,樓梯間就是一個音樂角落。而抬頭一看,G1(一年級)娃娃國孩子的作品懸掛滿整面牆。

2010-1-13 上午 09-39-57.JPG

2010-1-13 上午 09-39-53.JPG  

娃娃國是人文國小為了孩子順利銜接幼稚園和小學,而單獨成立的班群(每年暑假我都問媽咪,她們幼稚園的畢業生,經過兩個月的暑假後,進到小學,就要面對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教材內容,要怎麼適應呀?在人文國小,我得到了最好的解答)。

我們從中央走道穿過娃娃國的左右兩間教室,心想會不會影響到學生和老師,但我觀察後發現是多慮了,學生和老師全然融入在學習當中,連一個人都沒有抬頭看我們。我牽著二兄弟在柱子旁的書架前坐下來(隨處都有書),旁聽娃娃國的上課內容,看到黑板上寫滿象形文字,我想他們正在學習中國文字的奧妙,也印證了樓梯上孩子的作品,用畫的方式切入文字的學習。而娃娃國的學生圍成半圓、老師身處學生當中,和一般國小老師高高在講台上,脖子上架著一顆麥克截然不同。

2010-1-13 上午 09-46-31.JPG

準備離開娃娃國前,驚訝的發現在我們身旁的書架上,除了琳瑯滿目的繪本之外,還有三本特別的書放在正中間,這三本書應該是孩子的作品吧!

2010-1-13 上午 09-46-46.JPG 

走廊盡頭是娃娃國餐廳,一旁則有座長長的室內沙坑,哇!也太幸福了吧!

2010-1-13 上午 09-42-24.JPG

2010-1-13 上午 09-41-43.JPG  

二樓的另外一邊,則呈現和娃娃國不同的畫面:教室中整齊的擺放著像工作枱的桌椅,教室後方突兀地擺著電腦和揚琴,一個女學生坐在座位上磨墨,一旁的巧拼上則有兩個男學生戴著耳機、彈著吉他,而戶外陽台則有一群學生圍成一圈...,一度讓我忘了這是所學校。

經過導覽家長介紹,原來這裡是人文行動高中的教室,女學生邊磨墨邊回答我們的問題,而一旁看似老師(我猜)則向我介紹外面的那群學生,正在討論下午要去電腦公司做全英文產品簡報的事情;而黑板上寫滿不同企業的名稱,則是學生寒假要去打工實習的地方。老師說:「讓學生和直實世界連結,學會書本以外的東西更重要」,沒錯沒錯,我也覺得資訊時代,只要有電腦+網路,孩子甚至可以找到比課本文字更豐富的知識,但是生活的能力卻是課本學不到的。

2010-1-13 上午 09-51-58.JPG 

美智媽咪驚訝的說:「他們在看商業周刊耶!」我們發現,另一張桌子上放的是藝術的書,每張桌子呈現的是其主人的興趣所在。

隱約聽到有媽咪在詢問導覽家長,關於行動高中的學籍問題,似乎由於行動高中非屬於體制內的學校,因此學生必須另外考大學的同等學歷檢測,但是同等學歷測驗的日期是在大學學測之後,所以人文行動高中的學生,等於是在第三年時先考同等學歷,然後第四年再以此申請大學。只是高中的領域我還沒有詳細瞭解,說不定在二兄弟到該年齡時,台灣的教育制度又有變革也說不定。

2010-1-13 上午 09-52-12.JPG 

告別這群令人欽佩的高中生,我們繼續往三樓前進。三樓為G45(四、五年級)班群,從樓梯間懸掛的墨寶,明顯看出和娃娃國在年齡上的不同。轉個彎繼續上樓梯,則見各國國旗飄揚,或許從這個細節可以看出人文對於學生培養國際觀的重視。

2010-1-13 上午 09-53-56.JPG

2010-1-13 上午 09-54-09.JPG 

甫上樓梯,就見到熱鬧的場景,孩子們人手一個籃子,從一邊教室換到另一邊的教室,導覽家長說這是下課時間(沒聽到鐘聲耶?)學生要依他們的課表,換到不同的教室,我聽到有媽咪問說:「那他們的課表在哪裡呢?」導覽家長回答:「每個學生的課表都不相同喔!」

學生們快速的在我們身旁穿梭移動,為了不影響他們的動線,我帶著二兄弟到一旁的”魚缸”前面,這兩座魚缸裡沒有魚,而是裝滿了土壤和植物,植物旁有無數的昆蟲圍繞著。一個小男生靠到我們身旁,「你知道這個是什麼嗎?」他指著魚缸裡像香菇的東東,「這叫雞腿菇,旁邊和下面也都是,這可以吃的喔!」小男生一幅專業的模樣向我們解說著。為了跟上隊伍,我向小男生道謝後離開,寫網誌查了維基百科,那顆白白的東東真的是雞腿菇耶!

2010-1-13 上午 09-56-23.JPG 

這個小男生讓我讚嘆,一是能落落大方的在陌生人面前,有條有理的介紹說明;二是能夠跳脫課本文字的背誦,從生活中的觀察學習知識。而其他忙於換教室的學生,在快速移動時也不忘說「借過」的禮貌,看似忙亂的場景卻可見其秩序。

三樓右轉走到底,就是人文幼兒部落的教室。幼兒部落是由一群認同人文教育理念的家長自組而成的,以共學的方式帶領3歲半到6歲的孩子,從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情緒開始,以人文的「適性教育」理念,搭配瑞吉歐的方案教學(但並不侷限於此教學法,會視孩子的不同給予不同的支援),提供與一般幼稚園不同的學習體驗。

目前幼兒部落有三位專業幼教老師、16位學生,以及全力協助的家長群。由於我們下午安排了和幼兒部落的老師及家長座談,孩子也進入教室一起遊戲上課,因此關於幼兒部落的參訪記實,再獨立一篇網誌做為記錄。

2010-1-13 上午 10-01-57.JPG 

到目前我們已經大致瞭解人文國小從幼兒部落到G45班群,以及行動高中的輪廓,於是導覽家長帶我們前往另一棟「科技大樓」,看看G67、G89班群的狀況。在下樓的過程,我額外觀察到了幾處硬體教室:有位於三樓的舞蹈教室、二樓的英語視聽教室(教室外的”好餓的毛毛蟲”英文版吸引了二兄弟的目光)以及數學活水站。在人文的教室空間不算充裕的情況下,還能撥出空間規劃這幾處特殊用途的教室,我相信一定有其理念的堅持。

2010-1-13 上午 10-03-59.JPG

2010-1-13 上午 10-06-04.JPG

2010-1-13 上午 10-06-11.JPG 

沿著以竹子為柱、稻草為屋頂的人文連廊,我們來到了科技大樓,寬廣的一樓大廳空間規劃為學生餐廳(印象中學校的餐廳不都是在不起眼的角落嗎?),旁邊設有理化、藝術和DIY教室。

2010-1-13 上午 10-26-53.JPG 

走上二樓更讓我眼睛一亮,提供國中學生(6789年級)使用的科技大樓,和國小教室一樣沒有牆壁的隔間,而是由正中間兼具階梯教室功能的樓梯做為區隔。

2010-1-13 上午 10-13-35.JPG

2010-1-13 上午 10-13-49.JPG 

雖然正值下課時間,卻不見一般國中下課的吵雜打罵喧鬧(我們住在國中旁邊,下課的喧嘩音量在家裡都聽得到),每個學生似乎都照著自己安排的行程在做事,要不是有學生從我們身旁經過,我們會以為他們正在上課呢!(但又沒有一般老師使用麥克風的乾扁噪音)

2010-1-13 上午 10-14-20.JPG 

戶外的陽台提供了遼闊的視野,除可遠眺龜山島外,雪山山脈的綠意也盡收眼底。我想像著如果我是在這裡唸書的國中生,不但可以在開放式教室上課,課餘時還能走出戶外欣賞風景,真是令人愉悅的學習環境呢!

2010-1-13 上午 10-15-37.JPG 

回到人文大樓的行政中心,我們感謝辛苦的導覽家長後,就由另一位家長和我們進行座談,家長說她通常都是和考慮轉學來人文的家庭座談,像我們這樣距離入小學還有兩三年的家庭,倒還是頭一遭呢!

在導覽手冊下方印著一行小字:「捕捉每一個孩子發展需求的有機體學校」,從人文的硬體、教室、環境可見一斑,但更令我佩服、也更重要的,是使用這些硬體設備的人:老師、學生、和家長,能夠不斷的省思教育(被教育)的每一步,進而調整、改善,而不是推諉、找理由。參訪至此,人文國小幾乎已成為二兄弟未來就學的首選,當然這不是一廂情願的決定,除了要將學籍遷到宜蘭外,還要經過體驗週的實際上課、以及性格調育中心的觀察與溝通,才能成為人文的一份子。

最重要的,是家長願意成為教育的合夥人,共同搭建起孩子教育的基石。

-延伸閱讀

教育的責任歸屬~宜蘭人文中小學參訪記實(上)
教育的責任歸屬~宜蘭人文中小學參訪記實(下)
學校扼殺了創意嗎?
「書摘」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簡禎

-相關資訊

宜蘭縣人文國民中小學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文雅路150號/電話:03-977-3396(參訪洽詢:分機142 連禹森老師/參訪辦法)/網站

《親子天下 第4期 2009-01》人文國小-家族取代班級的動態教育

《商業周刊 第1109期 2009-02》人文國中小-混齡一起學 教室沒隔間

《遠見 第225期 2007-09》新孟母 尋找教育桃花源

《兒科醫師媽咪的撇步》人文國小家長的BLOG

《人文國小學童與太空人對話 2010-01-11》

-網路相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綠豆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