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露乳溝!!我們真是把小綠豆養得太好了~~)

在小綠豆滿四個月,到醫院做預防接種評估時,醫生叔叔看了看小綠豆,問我們:「他會翻身了嗎?」

「還不會耶」,綠豆媽咪回答。

「你們是自己帶小孩嗎?」醫生叔叔再問。

「是啊」,我跟綠豆媽咪異口同聲。

醫生叔叔露出神機妙算的表情,「那你們是不是常抱他?」

「是啊」,我們有點疑惑,醫生叔叔要讚美我們嗎?

「你們常抱他,他就沒辦法學會爬,要把他放在床上練習」,醫生叔叔說。

我直覺地反駁:「有啊,我們常常讓他在床上玩呢。」

「我沒有看過哪一個小孩玩到會翻的」,醫生叔叔斬釘截鐵地說,「小孩不要常抱,把他放在床上,等他想找爸媽,哭了,自然就會翻身過來了。」

「... ... ... ...」,我相信綠豆媽咪心中和我一樣的... ... ... ...。

走出診間,我問綠豆媽咪:「會不會翻身很重要嗎?」心中有點擔心,是不是我真的太常抱小綠豆了。

「是啊,很多肌肉的協調性和發展就要看小孩會不會翻身」,綠豆媽咪翻著手上的兒童健康手冊,「可是手冊上把翻身列為六至七個月的觀察事項耶!」

「是喔!」我心中重建了自己的育兒信心,也想挑戰一下醫生叔叔說的不可能。

回到家後,我仍然維持與小綠豆頻繁地互動,醒了就和他在身上、在床上玩,睡了就用揹巾把他揹在身上睡。

有一天,小綠豆躺在書房的床上,而棉被正好捲著靠在旁邊,「我們來試試翻身好不好?」我跟小綠豆說。

我幫小綠豆轉成半俯臥的姿勢,讓他的肚子靠在棉被上,「1-2-3,翻回來」,小綠豆很輕鬆地翻回正面。

「呵呵」,我跟小綠豆一起笑了出來,「那我們再來練習喔!」我們都HIGH了起來。

一次、二次、三次...,棉被愈拉愈遠,小綠豆愈來愈沒有棉被的支撐了。最後一次,我把棉被拉走,幫小綠豆轉成全俯臥,小綠豆把大大的頭抬得高高的,雙手放在胸前,握拳,左手伸往左邊,頭倒向右邊,左腳慢慢得抬了起來,左手一施力,咻~~碰,小綠豆徹底地翻身了。

「哇!你好棒喔!」我把小綠豆一把抱在懷裡,又笑又親的,小綠豆也很開心。

下午綠豆媽咪回來,我們在臥室的大床,把翻身的絕技展現給媽咪看,我還擔心小綠豆只會往右翻,沒想到聰明的他,知道只要把頭往左倒,就會往左翻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每天都在「玩」翻身,漸漸地,小綠豆試著不靠頭的力量,而運用手、腳和腰力,把自己翻了過來。

過程中,小綠豆和我一滴眼淚都沒有掉,而是充滿著笑聲。

這讓我想到今天中午看沈春華LIFE SHOW重播,討論體罰的議題;也讓我想到要驢子向前,有棍子與胡蘿蔔的故事。

我們似乎習慣用「懲罰教育」,而不是「賞識教育」。懲罰教育就是剝奪你原本該有的東西,等你學會後再還給你,例如:不抱小孩、讓小孩哭,等你學會翻身後,我才抱你;而賞識教育是在擁有的基礎上,給予鼓勵和奬賞,例如:陪小孩用玩的方式學會翻身,等你學會翻身後,我還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和親吻。

兩種教育方式,都達到了讓人學會一樣東西的結果,卻是不同的過程。

既然結果相同,為什麼大人、老師、老闆、上司...喜歡用懲罰教育呢?我認為懲罰教育背後讓人學習的原因是「恐懼」,而恐懼是大人、老師、老闆、上司...證明「我比你大」的一種工具。

而賞識教育背後讓人學習的原因是「動機」,大人、老師、老闆、上司...早懶得去想動機,「你就是該學!你就是該會!」的邏輯,加上恐懼大權的掌握,讓愈來愈多的大人、老師、老闆、上司...採用懲罰教育。

如果我們是受懲罰教育成長的孩子,儘管心中告訴自己這樣不好,但等我們長大後,很容易就有「媳婦熬成婆」的心態,用一句「我當初比你還慘」做為藉口,繼續對下一代施以懲罰教育。

小綠豆翻身這件事,真的讓我謹記在心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綠豆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